本站主域名是:www.da-fan-shu.cn ,访问不了主域名请用备用域名:www.fanshuxueyuan.com | |
提示: 页面加载不完整,请多刷新几下 |
申明:本站视频全部免费在线观看,如果不能正常播放,观看课件前请先下载安装播放软件,具体请浏览“帮助手册”
- 第一章 管理学概述1
- 第一章 管理学概述2
- 第一章 管理学概述3
- 第一章 管理学概述4
-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演进
- 第二章 第二节 科学管理理论
- 第二章 第三节 行政管理理论
- 第二章 第四节 行为科学理论
- 第二章 第五节 管理科学理论
- 第三章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 第三章 第二节 决策的特点与类型
- 第三章 第三节 决策的理论
- 第三章 第四节 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 第四章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 第四章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 第四章 第三节 计划工作的程序
- 第五章 第一节 组织工作概述
- 第五章 第二节 组织结构设计
- 第五章 第三节 部门化
- 第七章 第一节 领导概述
- 第七章 第二节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 第七章 领导与领导者3
- 第八章 第一节 激励概述
- 第八章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第八章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九章 一、沟通概述 二、信息沟通过程的一般模式
- 第九章 三 沟通的障碍
- 第九章 四 提高组织沟通的有效性
- 第十章 第一节 控制原理
- 第十章 第二节 控制过程
管理学课程自1982年在我校开设以来,由最初的管理工程1个专业开设,发展到现在的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国际贸易、会计学、统计学五个本科专业均设有此课,每年开课的班级达到20余个,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地位得以不断确立。这门课程在我校的发展大体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1987)探索与吸纳:我校率先在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开设《管理原理与组织》课程,属于国内较早开设此课程的学校之一。这个阶段开课的班级少,教师也只有1-2名。国内有关教材微乎其微,教学方式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老师讲,学生记,学生主要是接受理论教学。
第二阶段(1988-2000)消化与扩展:这一阶段开课专业、班级逐渐增多,除企业管理专业外,国际贸易、会计学、也相继开设了《管理学原理》,主讲教师有庞学升教授等3人。这一阶段,“管理十八法”等管理实践开始在课堂中得到介绍,并开始选用国内统编教材,学生除接受传统的理论教学外,还逐步接受到来自实践的经验介绍。
第三阶段(2001-2006)实践与探索:2001年工商管理专业为加重管理色彩,将《管理学》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这一阶段,管理日益得到重视,管理学教材也非常多,国外的管理专著译著开始进入国内,这一课程得到空前的重视和发展。从2001年起,该课程体系在不断探索中得以完善,分别完成04版培养计划大纲、05版培养计划大纲,承担学校的教改项目,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庞学升教授、崔会保教授分别承担不同时期和班级的管理学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成绩评定、实习实训等方面均在不同程度地进行改革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得到了学生的首肯。并于2006年出版了与我校人才培养定位相匹配的教材一部,电子课件、案例库、题库、深入阅读与思考资源等越来越精美和丰富。迄今为止,管理学是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
第四阶段(2007-现在)理论丰富与技能提升:2006年管理学被评为学校精品课后,我们进一步在管理理论前沿、管理技能提升、课内与课外结合三个方面做文章,分别针对管理学配套教材开展课内前沿讨论、开设管理技能提升实训课、组织编写原创案例三项工作,实践一年半以来,开设的管理技能提升实训课程受到学生欢迎、课内讨论成文学校教学观摩的热点、原创案例即将出版。这些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管理学理论,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管理技能。
理论课教学内容
管理学是我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工业工程、金融六个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和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是:
(1)为实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我们确立了以职业操守与管理技能并举、开拓精神与规则意识兼备、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内容和主要应用领域;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同时具备较强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同时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组织中,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育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从而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初步能力。因此,我们开发了课堂教学、讲座论坛和多样化的管理实践交叉渗透的课程模式
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近几年来,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本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结合专业实际,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养特色。
(2)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对教学活动最为核心的最重要管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主体、师生相互配合。
(3)统一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命题和考试等,教研室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模式等能经常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研讨、沟通和交流。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在教材的选用上,不断淘汰旧教材,确保教材理论与实践的前瞻性,目前使用近3年内出版的教材比例达到100%以上。组织有关教师建设《管理学原理》试题库,用于学生期未考试,考试完毕后要求各任课教师集体相互阅卷,并进行命题分析和试卷分析,及时交流试卷命题的成功经验。
(4)课堂讲授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选聘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组织任课教师认真研究讨论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讲授力求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运用、探索案例教学法;尽可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效率;使作业与教学内容有机地配合、协调起来(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课堂讨论)。在教学中,广泛案例教学等方法。使学生更加灵活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用最新教学录相资料作教学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实际和转轨经济特征。积极开展案例教学、网络冲浪、参观实习、市场调查与专题访问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
(6)建立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分别由教学督导组、院系领导与同行专家、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分,以此作为教师授课A、B、C等级的依据,建立了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严格抓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控制工作,包括教学计划的执行、备课、授课、考试、等工作的完整性、实效性。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确立课程目标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该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史,能够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进行组织的管理,培养学生具备一个现代管理者应有的道德素质、理论素质,同时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计划执行能力、组织团队活动能力、组织行为控制能力、团队激励与自我激励能力等管理基本技能。
1、针对初学者——通式教育。对于初学管理的学生,教学目的是以管理思想启蒙为主,用简单、生动的方法讲授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双重特征的《管理学》课程,培养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认识管理的实用性,强调通式教学的普及性。
2、针对学有余力者——延伸拓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学目的是理解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明确各种类型组织中涉及的各种管理问题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强调管理知识的延伸拓展。
加入书签:
- 相关文章:
管理学 教学视频 武汉大学 (2013-4-25 18:15:17)
管理学(浙大)课程免费在线观看 (2010-3-11 3:14:38)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